日前,在長汀縣林業(yè)局的會議室里,一堂農技課進行著。省林業(yè)鄉(xiāng)土專家、鴻鑫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長魏仕斌向茯苓栽培培訓班的學員們傳授種植技術:“松樹蔸要選14厘米以上,要注意樹蔸周邊土質要干,要注意樹蔸剝皮……”
春節(jié)過后,魏仕斌有點忙。從3月開始,正是種茯苓的季節(jié),他一邊與縣外多地聯(lián)系合作種植茯苓事宜,一邊奔走各鄉(xiāng)鎮(zhèn),指導種植茯苓。“這段日子,三洲鎮(zhèn)蘭坊村有1000多畝山林要種茯苓。”上完課的魏仕斌又匆匆趕往蘭坊村。
經(jīng)過反復試驗,他探索出把大田食用菌種植技術和工廠化種植技術引用到林下種植的經(jīng)驗。
長汀是我省松林最多的縣份,面積達178萬畝。隨著水土流失精準治理、深層治理的進行,林分結構改造成為當?shù)氐闹攸c任務之一,其中松林改造提升是重要組成部分,每年松林改造提升數(shù)量達4萬畝至5萬畝。“遺留下數(shù)量巨大的松樹蔸在山上,昔日任其腐爛的做法不僅浪費資源,還容易引來松林害蟲松墨天牛,并且會滋生白蟻,危害森林環(huán)境。”長汀縣林業(yè)局營林股負責人范小明說。
魏仕斌是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縣人,長期從事食用菌行業(yè)。經(jīng)過多年試驗菌種培育改良配方,他探索出利用松樹蔸種植中藥茯苓的技術,并在長汀縣推廣。2019年,此項技術在福建省百萬職工“五小”創(chuàng)新大賽中獲得了二等獎。
南方春季雨水多,春季種植茯苓成活率低、產量低、種植時間短。為解決這一難題,魏仕斌不斷反復試驗,進一步改良創(chuàng)新,于2020年又發(fā)明了伐樁頂面接種法。“這種接種法使茯苓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還減少了白蟻危害,產量更高,質量更好。”據(jù)魏仕斌介紹,按口徑20厘米以上的松樹蔸每畝40個計算,畝產茯苓600斤左右,產值達3000元,純利潤有1000多元。
近年來,魏仕斌以“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模式,實施技術指導、提供菌種、培訓、產品回收的一條龍服務,發(fā)展松樹蔸種植茯苓產業(yè)。去年,在他的帶動下,長汀縣共種植茯苓1.2萬畝。其中,以提供技術、菌種合作等方式合股種植5000多畝,帶動鄉(xiāng)親種植3000多畝。
魏仕斌還將技術推廣到我省的連城、上杭、閩清及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等省內外多地,帶動及合作種植茯苓面積近3萬畝。“我們已經(jīng)與湖南、廣東等多地客戶形成穩(wěn)定合作關系,下一步,我們將研究生產茯苓深加工相關產品,讓茯苓成為助農增收的新幫手。”魏仕斌信心滿滿地說。(記者 戴敏 通訊員 陳天長)